您现在的位置: 红豆_红豆养生_红豆吃法_ >> 红豆吃法 >> 正文

红豆薏仁祛湿,并非人人适合下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1-7-24 11:50:30

辨体质,选食材

如果不辨体质,不明药性寒热、适应证与禁忌证,盲目滥用食材,后果可能不尽如人意。药性有寒热,人的体质也有寒热,在应用药食两用中药时,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体质是寒性还是热性的。

寒性体质:多属阳虚,形体多白胖,面色无华,形寒喜暖,四肢冷,大便溏薄,夜尿清长,毛发易落,脉沉无力,舌体胖、舌质淡、多齿痕,宜选择温热之性的中药,如丁香、八角茴香、小茴香、肉桂、花椒、高良姜、姜(生姜、干差)、黑胡椒等药食两用中药。

热性体质:多属阴虚,形体多消瘦,面色潮红,口干咽燥,常喜冷饮,手足心热,少眠心烦,易便秘,尿时黄,舌质红而少苔或无苔,脉弦细而数,宜选择寒凉之性的中药,如百合、玉竹、菊花、决明子、栀子、金银花、槐花、枸杞子等。

气滞型体质:多见形体偏瘦,面色苍黄,胸肋满闷,时欲太息,或咽中时有物梗,舌质偏黯,脉沉弦或兼涩,宜选择有行气之功的佛手、香橼、橘红、橘皮、薄荷等。

痰浊型体质:多形体肥胖,皮肉易松弛,身重,头昏,胸闷脘痞,便溏,舌体胖大、苔腻,脉濡或滑,宜选择具化痰或祛湿之功的茯苓、香薷、紫苏、薏苡仁、藿香等药食两用中药。

巧选祛湿食材

在闷热潮湿的天气,人易受到湿邪的侵袭,出现胸闷、心悸、食欲不振、全身困乏,还常伴有精神萎靡、嗜睡等症状。由于脾“喜燥恶湿”受湿邪影响最大,此时脾胃消化功能较差。所以,在小满、芒种节气,应以健脾化湿为主。藿香、砂仁、豆蔻等均属气味芳香的药物,含挥发油,煎煮时间不宜太长,10~15分钟即可。芳香药物做成调味品使用更佳。白扁豆、赤小豆等豆类食物应煮熟食用,否则易中毒。

茯苓饼

七成粳米,三成白糯米,再加适量茯苓、芡实、莲子肉、山药。

原料共碾成粉末,加水适量,搅拌均匀做饼,日常食用。

山药薏苡仁苓粳米粥

茯苓(研末)30克,薏苡仁30克,山药50克,粳米克。

将粳米、薏苡仁、山药加水适量,煮至半熟,放入茯苓粉,和匀后煮熟,空腹食用。

薏仁茯苓香菇鸡肉粥

薏苡仁克,茯苓10克,粳米克,鸡胸脯肉50克,干香菇4个。

将香菇泡发,切丁。鸡脯肉去皮、去油脂,入锅内煮30~40分钟后捞出,切丁。茯苓研粉。薏苡仁洗净,用热水浸泡一夜,沥干后加7倍清水煮沸,熬烂。将粳米加5倍清水煮1小时,与薏苡仁粥合并,加入香菇、鸡肉丁、茯苓粉,煮至稠为度。服食时可加调料。

赤小豆鲫鱼汤

赤小豆50克,鲫鱼1尾(约克),陈皮、草果各6克,葱、姜、胡椒各少许。

煮汤,每日1次,连服1个月。适合低蛋白引起的水肿、腹水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食用。

五香粉

将砂仁、丁香、花椒、八角、茴香和肉蔻等香料的粉末混合,制成“五香粉”,可以用来制作五香豆腐、五香豆等。

小贴士

长期服用降压、降糖或调节血脂等药物的患者,在选择药食两用中药时,要咨询执业中医师或中药师,以免中西药拮抗,降低彼此药效,或增加毒副作用等。如果服药后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。

转载:《大众医学》

年第6期68-69页

作者:王海颖

(当归艾蒿忘忧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ibwzh.com/hdcf/62972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红豆_红豆养生_红豆吃法_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